1、 工藝流程
粘貼碳纖維布工藝流程圖
2、操作要點
(1) 施工準備——施工前應對粘貼部位混凝土的表層含水率及所處環(huán)境溫度進行測量。要求保證混凝土表層含水率<4%或環(huán)境溫度>5℃。
(2)混凝土表面處理——清除被加固構件表面的劣質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結構層,用找平樹脂等修復材料將表面修復平整,要求平整度應達到5㎜/m,并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小于15㎜。構件轉角處應打磨成圓弧狀,圓弧半徑不應小于20㎜。表面打磨后,應用強力吹風器將表面粉塵徹底清除。
(3) 配制粘結劑(浸漬膠)——浸漬膠的配制,應按粘結劑供應廠商提供的配比和工藝要求進行,且應有專人負責。調膠使用的工具應為底速攪拌器,攪拌應均勻,無氣泡產(chǎn)生,并應防止灰塵等雜質混入。
(4) 粘貼碳纖維布——按設計要求的尺寸剪栽碳纖維布:配制好的浸漬膠用滾筒或特制的毛刷均勻涂于所要粘貼部位的混凝土,涂刷浸漬膠應在底層樹脂指觸干燥后進行:用特制的滾筒沿纖維方向多次滾壓,擠除氣泡,且使其平整,并使浸漬膠充分浸透碳纖維布,滾壓時不得損傷碳纖維布。碳纖維布沿纖維受力方向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00㎜,當采用多條或多層碳纖維布加固時,各條或各層碳纖維布之間的搭接位置宜相互錯開。
3、施工注意事項
(1) 粘接質量不符合要求需割除修補時,應沿空鼓邊沿,將空鼓部分的碳纖維割除,以每邊向外緣擴展100mm大小同樣碳纖維材料,用同樣粘結劑,補貼在原處。
(2) 強度達不到要求時,應將抽樣檢驗所代表的部位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全部剝去重做。
(3) 一般碳纖維施工后的自檢方式為目視(敲擊)檢查。檢測標準:補強表面平整不得有膠,間隙、干紗、皺折、氣泡、凹陷等缺點產(chǎn)生。
(4) 粘貼碳纖維布按《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CECS146:2003中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施工,如右圖。
4、施工質量自檢標準
《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CECS146:2003中關于碳纖維布施工檢驗及驗收標準如左圖,
根據(jù)規(guī)范、設計要求,以及以往我司類似工程施工經(jīng)驗, 我司將會采用以下質量自檢驗收流程:
(1) 施工開始前,應確認碳纖維布和粘結劑、底層樹脂、找平材料的產(chǎn)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各項性能應滿足本工程設計圖規(guī)定的要求。
(2) 施工質量自檢及驗收標準列于下表
序號 | 檢驗項目 | 合格標準 | 檢驗方法 | 頻數(shù) |
1 | 碳纖維粘貼位置 | 與設計要求位置相比,中心線偏差≤10mm | 鋼尺測量 | 全部 |
2 | 碳纖維粘貼量 | ≥設計數(shù)量 | 根據(jù)測量計算 | 全部 |
3 | 粘貼質量 | 1.單個空鼓面積<1000mm2充膠修復;≥1000mm2割除修補 2.空鼓面積之和與總粘貼面積之比小于5% | 錘擊法 | 全部 |
4 | 粘結劑層厚 | 板:2mm±1.0mm | 用上述構件,用鋼尺測量 | 抽測 |
織物:<2mm |
(3)粘接質量不符合要求需割除修補時,應沿空鼓邊沿,將空鼓部分的碳纖維割除,以每邊向外緣擴展100mm大小同樣碳纖維材料,用同樣粘結劑,補貼在原處。
(4) 強度達不到要求時,應將抽樣檢驗所代表的部位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全部剝去重做。
(5) 一般碳纖維施工后的自檢方式為目視(敲擊)檢查
檢測標準:補強表面平整不得有膠,間隙、干紗、皺折、氣泡、凹陷等缺點產(chǎn)生。
檢測時間:完工后3-5天,以目視或金屬槌(?。z測有疑問區(qū)域。
自檢缺點處理
缺 點 | 處 理 方 法 |
缺膠、間隙 | 加注樹脂 |
皺折(纖維) | 磨除加補貼片 |
干 紗 | 拆除、加補貼片 |
凹 陷 | 加注樹脂 |
氣 泡 | 1、長度≥3cm磨除再貼覆補強片 |
2、長度<3cm | |
a.密集式—磨除再貼覆補強片 | |
b.分散式—加注樹脂 | |
注:*密集式—面積10cm*10cm中氣泡數(shù)5個以上 *分散式—面積10cm*10cm中氣泡數(shù)5個以下 |
下列為粘貼碳纖維布加固完成后的部分圖片:
中青建筑專業(yè)從事建筑加固與改造多年,如有需求,不妨聯(lián)系我們13316699226(微信同號)
專家免費現(xiàn)場踏勘情況,設計針對性優(yōu)化方案,節(jié)約30%成本!
客服電話
微信咨詢
鑒定網(wǎng)站